-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
-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怀集县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肇庆市的北部,地处北江支流绥江的上游,与广宁、封开、贺州、阳山等县市毗邻,是广东省西北通桂达湘的重要交通枢纽。全县总面积3573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人,辖20个镇1个民族乡,两个国营林场,全县有322个村委会(居委会)。怀集县向有“一江两河二十一水”之说,一江指的是绥江,自县城东南而远流珠江入南海;两河指中洲河和凤岗河;二十一水是马宁水等一二级支流的二十一条河流。 本县紧靠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雨量充沛,气温适宜,累年平均总日照时数1828.1小时,年降雨量1785.4毫米,累年平均气温20.8℃,无霜期310天。
怀集县千山耸翠、万岭泛绿,林木种类繁多,2001年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万立方米。坳仔、大坑山等镇出产的茶秆竹(俗名厘竹)驰名海外,解放以来一直占全国该项产品出口量的50%以上。在广阔的山地上,有500亩以上连片天然草场18幅,31310亩;森林中有众多的珍贵禽兽,有丰富的四时均可采集的中草药材资源,其中草本类280多种。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32.89万千瓦,可开发22万多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高温矿泉多处。地下的矿产资源不少,其中以品位高达42%~68%的磁铁矿和石灰石最有名。同时,还有山水林泉、竹海清江、烟树平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区的人文景观等, 是丰富的旅游资源。
怀集县地理环境优越,有丰富自然资源,“怀集木”素来闻名遐迩,活立木蓄积量居全省前列,怀集厘竹(学名茶秆竹)被誉为“竹中之王”,又有“钢竹”之称,早在清朝道光年间便进入国际市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达30多种。怀集县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实现了镇镇通水泥路。全县电力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讯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业务。城市供水能力达6万吨。近年来,怀集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办工业。初步形成板材加工、林产化工、日用化工、机械加工、水电五大经济主要支柱行业。农业方面,全县建起了一定规模的五大商品农林业基地,还建立了蔬菜、肉桂、生猪、青山羊、鱼塘、绞股蓝和凉粉草等十大“三高”农业基地。
怀集境内山青水秀,奇山异洞,飞瀑流泉,名胜古迹点缀其间,构成风景宜人的“怀阳十六景”。桥头燕岩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每年农历六月六期间都吸引数万名海内外游客,观赏当地人登洞攀岩掏取燕窝的绝技。
[编辑]历史文化
怀集县之名,始见于南北朝时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时析四会县银屯乡置怀集县。
为什么定名怀集县,旧县志乾隆本卷一称:“以县西有怀高岭得名:或以民瑶杂居,欲长民者绥怀而聚集之地。”同治本卷一称:“怀高岭,城西半里,县之得名本此。”民国5年本卷一记载亦同。另有《今县名释》怀集县条称:“有怀溪水,晋因置怀化县。”其意即由怀化改为怀集。此三说颇值得探讨。
按我国地方定名的习惯,一是从实,一是从虚,两种情况。所谓实,即以当地的地(包括地形、地貌、地势、地理位置等)、人、事、物为依据,从客观实际系地、系人、系事、系物;所谓虚,即以人的主观愿望为出发点,从当地的人情风俗、生活习惯,或当时当地的政治情况等而定。从怀集这名本身来看,不论是 “怀”字也好,“集”字也好,均为虚而不为实,犹以“怀”字更为明显。
何谓 “怀”,《辞海》怀字第6条注为“安抚”,《汉语大词典》第10条注为“旧向”;第12条注为“安,安抚”。怀集条注为“怀柔安集”。
怀集县古为南粤地,时称南蛮。秦统一全国,置南海郡,怀集归所属。至刘宋元嘉时,怀集仍属待开发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虽民瑶杂居但汉人为多,民族矛盾并不突出。封建统治手段不外乎安抚和镇压两种,有时是两种兼用。在民族间没有矛盾或矛盾不突出的情况下,理应采取安抚手段,使民心感恩归顺,以达到国泰民安的统治目的,这是统治者的愿望。与怀集县置县的同时,还有析四会置新招、化蒙、化注县(《广宁县志》道光四年重修本)。从封建统治者给这些县定名的用意看,充分表现出统治者通过安抚手段,达到统治的目的。中国现在很多县名是用字的,如怀化、怀宁、怀安、怀远、怀来、怀矛、怀德等,这些县名是古代置县时定下来的,而且都是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同样表现出封建统治者的这种心理状态。
旧志依据“怀高岭”而取“怀”字,若问“何以为怀?”,则又无实据矣。按常理应是先有怀集县名,后有怀高岭名,如怀城、广西怀公路等就是先有怀集县名而后命名的,何况古县治在今龙湾附近,为什么不取“龙”字,附近又有山,为什么不取近山名而远山之名?可见其讹也
历史名人:
郑作贤 林上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