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甘谷县隶属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渭河中上游。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北道区,南接秦城区、陇南地区的礼县,西与武山县接壤,北与定西地区的通渭县相连。全县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49公里,面积1572平方公里。渭河由西至东横贯全县,南部为秦岭山脉西延,北部为六盘山余脉,两岸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全县平均海拔1972米,最高2716米,最低1228米,相对高度1488米。
土地资源:甘谷县县域内土壤类型复杂,计有九类二十九种。其中绵土类最多,占总面积的63%,红土类占16.4%,淀土类占10.42%,黑土褐土和其它类占9.8%。全县耕地面积89.63万亩,其中:山地81.23万亩,川地8.40万亩,有水平梯田64.47万亩。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石灰石保证了县、乡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渭水峪花岗岩品位高、藏量丰富,是国家重点工程铁路和古建筑的优良选用材料。
水利资源:全县的河流分支,全都是渭河的支流。较大的河有渭河、散渡河、西小河、藉河四条。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渭源县,是横贯我县东西的过境水流,年平均流量96.2立方米/秒,县内集流面积625.642平方公里,县内河道长41.6公里,河床比降千分之八点五,多年平均年过境水68154.22万立方米、平均产水4161.4万立方米、平均年输砂量312.8万吨。散渡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通渭县。流经我县安远乡和新兴镇,在渭阳乡大王村入渭河。散渡河县内集流面积576.54平方公里、县内全长43.8公里,河床比降千分之一点三。多年平均年平均流量4.39立米/秒至0.73立米/秒、平均年过境?
内集流面积122.87平方公里,河道长22.05公里,河床比降千分之八十,河床平均宽度5.3米,多年平均年自产水1777.63万立米,多年平均年输砂量9.83万吨。
全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是渭河、散渡河、西小河、藉河等四条河流的径流量,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渭河、散渡河的河谷地区。全县平均年降水量494.4mm。甘谷川道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条件良好,适宜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有渭河“金腰带”之称。全县水利工程599项,其中,自流渠道66条512.1公里,机电井228眼,提灌282处,塘坝23项,人饮工程51项,水窖15244眼。
旅游姿源:甘谷在历史上享有“文化之乡”,商旅重镇之美称。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县城西南40里处传为秦先祖非子牧马之地。有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多处,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境内现有大像山、姜维纪念馆、尖山寺、华盖寺、蔡家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20多处。大像山位于县城西2.5公里的文旗山上,山上塑有高23.3米的大佛一尊,是渭水流域唯一的一尊唐代大佛,陇东石窟仅有此例,为麦积山石窟的姊妹窟,名扬海内外。姜维纪念馆座落在县城东5公里处的姜家庄,占地面积500多亩。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省级森林公园尖山寺,林木葱茏,青松苍翠,峰峦竞秀,林壑优美。
[编辑]历史文化
甘谷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巍巍朱圉雄峙,滔滔渭水长流,名山大川,载于《尚书》。据《史记、秦本记》载:“秦武公十年(即公元前688年)伐冀戎,置冀县”。迄今已有2688年历史,是中华大地最早建县的行政区域之一。汉晋时期,甘谷曾是汉阳郡治、凉州之治、秦州之治所在地,当时的甘谷是陇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华夏人文初祖太昊伏羲氏诞生于县南“古风台”,当年大禹治水,导渭于河,遗迹犹在,春秋时期学子石作蜀负笈齐鲁,游学洙泗,师从孔子,名列七十二贤;名将姜维,三国后期继承诸葛亮遗? 甘谷现辖3镇17乡,405个村委,2213个村民小组,1477个自然村,12个居委,97个居民小组。城乡居、村民11.65万户,总人口56.81万人。县内居住有汉、回、满、藏、蒙、土、壮共七大民族,汉族占总人口99.9%以上。-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