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东界甘谷,西毗漳县,南邻礼县,北与陇西,通渭接壤。介于北纬 34 ° 25 ′ 10 ″至 34 ° 57 ′ 16 ″,东经 104 ° 34 ′ 25 ″至 105 ° 8 ′ 3 ″之间,东西宽 51.5 公里,南北长 59.5 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拨在 1365--3120 米之间,全县以渭河,漳河为界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山区,中部河谷川区和南部剥蚀山地。年降水 400mm--500mm 米左右,年平均气温 9.6 ℃,有渭河及支流漳河、榜沙河、山丹河、南河、聂河等主要河流。
全县共辖 3 镇 17 乡, 407 个村民委员会, 4 个居民委员会, 1600 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为 414339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6185 人,人口密度为 206.04 人 / 平方公里。总面积 201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5.04 万亩。交通、通讯便利。陇海铁路穿越县境 46.25 公里,设有 6 个火车站, 316 国道纵贯县境,县 \ 乡 \ 村三级公路四通八达,邮政通讯十分便捷。
农业资源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蚕豆等,经济作物有蔬菜(已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四季有鲜),油料、药材、大麻、烟叶等,畜禽产品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旅游资源
武山地处渭河上游,这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龙文化的故乡。近年从鸳鸯镇大林山发掘出土的“武山人”头骨化石证明,早在 38000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深厚的文化渊源,漫长的沧桑演变,众多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景观,光荣的革命传统,纯朴的风土民情,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实而瑰丽的旅游资源。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 处,现有古遗址 189 处,近现代名人墓 2 处,革命纪念址 2 处,其他文物点 295 处,有相对配套完善的风景旅游小区 5 个,内含景点 50 余处。
我县的旅游资源当首推水帘洞风景名胜区,它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一处久负盛名,斐今遐尔的洞天福地,是古代渭水上游丝绸之路上盛况空前的佛教艺术圣地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水帘洞就建有“七寺五台”,现存历代造像 90 余尊,塑画约 1000m 2 ,浮雕和半圆雕佛塔 8 座,特别是拉稍寺大佛崖摩崖浮雕,佛高 42.3 米,为亚洲之最, 1963 年,水帘洞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唐名刹木梯寺傍山临谷,因势构建,古朴精巧,宛若天工,省级森林公园老君山风景区,素有“君山独秀,俯瞰渭水”之誉。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非金属矿藏丰富。主要有铅、锌、钼、铜、铬、铁等有色金属和蛇纹岩、白云石、石灰石、滑石等非金属矿,地下热水资源亦较为丰富。
[编辑]历史文化
武山县历史悠久,资源丰富,自公元188年东汉时期始设县置以来,开发建设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境内非金属矿储藏量大,主要有蛇纹岩(鸳鸯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白云石、滑石等,其中蛇纹岩储藏量达3.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石灰岩储量达15亿吨。总耕地61.95万亩,其中山地面积53.93万亩,川水地7.98万亩;全县有林地44.7万亩,宜牧荒山21万亩,草地77.6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84亩。渭河及其5条支流分布均匀,县内干流总长178公里,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达9.3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12亿立方米。武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分散在渭水南北的仰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遗址多达36处,水帘洞、木梯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县城东北30公里处的水帘洞石窟,始建于北魏,有亚洲最大的摩崖浮雕;城东30公里处的氡碳酸钠温泉,均温39℃,50年代建成的甘肃矿泉疗养院和兰州铁路疗养院,为天水著名的旅游医疗盛地;县城南2.5公里处的老君山森林公园,面积达10平方公里;草川大草原已成为全县旅游避暑的主要景区,“四点一线”旅游区正在规划兴建。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