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宾阳县古为百粤之地。夏至周为荆州地,秦时属桂林邵所辖。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领方县,为本县立行政建置之始。三国时代,本县为吴国属地。元兴元年(264年)改领方县为临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将临浦县疆域划分为二恢复领方县,又予汉广郁地设等宁县,唐朝贞观五年(631)年置宾州。清朝康熙以前,仍沿明制,宣统三年(1911年)改宾州为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宾县改称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宾阳县,宾阳县专区(后改邕宁县专区)1953年3月起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后又称州)所辖,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划归南宁专员公署所辖(后改称地区),2003年6月27日正式移交南宁市,为市辖县。宾阳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全县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辖16个镇(乡),总人口99万人。
宾阳县有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先生的家乡,位于广西中部偏南,东邻贵港市,南偏东与横县接壤,西南部与邕宁区接界,西部与武鸣县连接,西北部与上林县相衔,东北部与来宾市毗领,东西相距75.2公里,南北相距60.6公里。全县有16个镇(乡),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224.5公顷,有林面积7.03万公顷。
全县总人口99万人。宾阳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聚居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21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20%。全县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开放、宽容、创新的文化氛围。除了传统的春节等节日外,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关公节、灯酒节、中元节、重阳节、冬至节、送灶节、三月三,在民间和传统的节日里,除了家家户户烯放炮仗外,人们舞龙、舞狮、舞马、舞貔貅、舞鹤、舞蝶、舞蚌、游彩架、跳板鞋舞、抢花炮、彩灯、踩高跷、武术表演以及跳民间歌舞等,别有一番情趣。此外,宾阳的民间舞蹈、戏剧丰富多彩,戏剧方面有:粤剧、师公师戏、丝弦戏、采茶戏;歌舞方面有:仙马彩凤舞、鹰歌饮酒舞、群鼓舞等;音乐方面有:八音、民歌、马歌、侬歌及各种形式的配乐演奏等。与此同时,宾阳人民还创造了剪纸、刺绣、壮锦、竹篾编织、木器、制陶、雕刻、绘画等传统工艺,这些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是宾阳独特文化积淀的精髓,一直流传至今。
宾阳县比较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东有龙岩公园、相思潭、燕山六五寺、狮子岩、边山村仙女湖、程思远旧居、朝霞石壁;西有清平湖、昆仑关战役遗址、葛翁岩抗日战争指挥部旧址、思陇凤凰瀑布、万盆林区、陈平江漂流;南有桃源忘忧谷、六莲渡抗日战争后方医院旧址、蔡氏古宅建筑群;北有邹圩清水河、八仙岩;中部以县城为中心有大汉回风塔、蒙大赉恩荣坊、南桥、南街、中山公园、秀峰塔、思恩府科试院。
宾阳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桂海高速公路与南梧二级公路在宾阳交汇,国道322线、324线交汇于县城。湘桂铁路纵贯全境,黎湛铁路、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黎塘火车站是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和一级客运站。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市80公里,距南宁国际民航机场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华南第三大内河港口——贵港港口仅70公里。可以说,宾阳是广西的交通咽喉,是大西南与东南亚经济联系的枢纽地域,具有接受首府南宁经济、科技、文化、物流的辐射优势。
宾阳县位于东经108°32′~109°15′,北纬22°54′~23°37′,处在北回归线南缘。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28.8℃,日照1566.6小时,雨量1589.2毫米,蒸发量1569毫米,相对湿度81%,霜日5天,为南亚热带气候区,又寓有中亚热带气候牲,便于多种经营。
宾阳资源丰富,是全国500家产粮大县之一,大宗农产品有甘蔗、莲藕、蔬菜、桑蚕、木薯、花生、玉米等,目前宾阳的瘦肉型生猪、水养白鳝、点星鱼已享誉区内外。1996年,宾阳被列为“九五”首批国家商品粮基地县。1998年,成为广西优质粮生产县。名特优农产品主要有黎塘莲藕、武陵香米、大桥香芋、王灵夏阳菜等,远销粤、云、贵、湘、鄂各省。
宾阳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色金属有金、银、铁、铅、锌等20多种,非金属矿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石灰石和菱土较为丰富,宾阳黎塘已成为广西水泥生产重要基地之一,目前,香港最大的中资企业华润集团和全国著名卫生用品公司——香港国际恒安投资有限公司均在我县设有生产基地。
悠久的传统手工业使“宾阳货”自古以来兴盛不衰,也使宾阳赢得了“小日本”的美称。宾阳产的筒布、竹编在唐代和宋代列为贡品,至明清两代,宾阳产的陶瓷、壮锦、纸扇、纸伞、毛笔等畅销区内各地及湖南、云南、贵州。壮锦、竹编、瓷器堪称宾阳“三宝”。特别是以竹编产品为主的工艺品,以其实用舒适、雅致清新、乡土风味十足的特点,30多年来一直畅销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壮锦曾因入挂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作为国礼赠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而闻名遐迩。
宾阳县自古商贾云集,是桂中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传统手工业发达,全县有专业村285个,主要有陶瓷、小五金、毛笔、毛刷、竹编、壮锦、皮革、纸品、香粉加工等,产品有10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竹编、壮锦、瓷器堪称宾阳“三宝”。县城芦圩镇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有“百年商埠”的美誉。全县已建成生产资料市场、建材市场、小五金市场、服装市场、农贸市场、牲畜市场、皮张市场等大小市场63个,总面积达27万平方米,其中专业市场12个,年集市成交额约19亿元。
宾阳县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电话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移动电话系统遍布全县山山水水,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户,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全县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变电站2个;全县180多座中小型水库,环流县西北部的清水河以及投资1.4亿元、6万吨/日的黎塘供水工程将为宾阳发展各业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县城芦圩建成了能容纳3800多人的宾阳县体育馆,是目前广西县级最大的体育馆。县城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亩,已成为人们消遣休闲的好去处。
[编辑]历史文化
宾阳县古为百粤之地。夏至周为荆州地,秦时属桂林邵所辖。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领方县,为本县立行政建置之始。三国时代,本县为吴国属地。元兴元年(264年)改领方县为临浦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将临浦县疆域划分为二恢复领方县,又予汉广郁地设等宁县,唐朝贞观五年(631)年置宾州。清朝康熙以前,仍沿明制,宣统三年(1911年)改宾州为宾县。民国元年(1912年)宾县改称宾阳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置宾阳县,宾阳县专区(后改邕宁县专区)1953年3月起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后又称州)所辖,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划归南宁专员公署所辖(后改称地区),2003年6月27日正式移交南宁市,为市辖县。宾阳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南,全县总面积2314平方公里,辖16个镇(乡),总人口99万人。[编辑]旅游佳期
县境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28.8℃,日照1566.6小时,雨量1589.2毫米,蒸发量1569毫米,相对湿度81%,霜日5天,为南亚热带气候区,又寓有中亚热带气候牲,便于多种经营。[编辑]交通信息
宾阳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桂海高速公路与南梧二级公路在宾阳交汇,国道322线、324线交汇于县城。湘桂铁路纵贯全境,黎湛铁路、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黎塘火车站是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和一级客运站。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市80公里,距南宁国际民航机场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华南第三大内河港口——贵港港口仅70公里。可以说,宾阳是广西的交通咽喉,是大西南与东南亚经济联系的枢纽地域,具有接受首府南宁经济、科技、文化、物流的辐射优势。[编辑]餐饮美食
宾阳美食:酸粉宾阳酸粉历史悠久,它以特有的地方民间风味闻名县内外。盛夏、酷秋时节吃上一碗,顿感凉爽透体、心旷神怡、精神倍增,具辟邪祛暑之奇效。宾阳酸粉作为冷盘小吃,它粉质雪白幼嫩,配料金黄喷香,上面放上几片清脆的酸黄瓜和少许鲜红的辣椒末,令人垂涎欲滴。加上其爽滑可口、酸甜适中、柔滑香脆兼而有之的口感,使人胃口大开。1990年,在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民族运动会,宾阳酸粉被指定参加食品小吃一条街展销,由于其风味独特,运动会期间每天早上8、9点钟众多食客排长队等候品尝,会后统计平均每天售出七百多斤。1995年,在南宁南方大酒店举行的全区名菜、名点、名小吃评比活动中,宾阳酸粉荣获"优秀小吃"称号,2000年,又被授予"名小吃"称号。
宾阳酸粉制作工序讲究而复杂:
一、磨浆及蒸制:要精选上好二春米,经24小时泡浸并淘洗。磨浆要用土制的石磨(机器磨制的米浆粗糙不幼嫩),米浆要经过7天反复的漂浆,漂浆期间要根据气温的不同进行不定时的换水。蒸制则采用大铛木盖浮托蒸法,蒸熟一条折叠一条并抹上一层花生油。
二、制作配料:配菜有叉烧、炸波肉、炸牛肉巴、炸灌风肠、炸花生或黄豆并腌制新鲜黄瓜。
三、煮卤水、调糖醋:将陈皮、八角、葱条等十多种香料用纱布包好,加水、盐、蚝油味精等加温煮制卤水。再用糖、盐、米醋调制糖醋至酸甜适口。
切好米粉放在碗内,将切好的叉烧等配料平摊在米粉上,再放些鲜红的生辣椒和蒜茸、香菜,浇上卤水以及糖醋,加些花生油,一碗爽滑可口的宾阳酸粉就可摆在你的面前了。
宾阳美食:白斩狗
一九二三年,时任广西全省善后总办的陆荣廷两进宾阳,一是视察、二为了看望当年在宾阳时接济过他的温九叔。宾阳知事设宴,席间有人问"什么菜好吃",陆荣廷不假思索地说"我看狗肉好吃"停了一会又补充说"隔夜狗肉最好吃"。
诚然,"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宾阳白斩狗肉是以本地产的土狗为原料,宰杀后佐以特殊的中草药蒸煮熟而成,肉鲜嫩味香醇,为上等的温补食品,起滋阴壮阳之功。食用宾阳白斩狗肉时,佐以酸姜、酸荞头、洋桃、蒜泥、指天椒、紫苏、上等花生油以及自配的特殊酱料,味道更是可口。每年夏至,为宾阳人民传统的"狗肉节"。是时,县内城乡男女老少均有吃狗肉之嗜好。在宾阳不管是那一家酒楼或大排档都能见到白斩狗肉,特别是圩亭里的熟食摊更是随处可见。在宾阳招待外地客人都要上白斩狗,谓之:不吃白斩狗和宾阳酸粉等于未到宾阳。在县城芦圩和黎塘每天白斩狗的销售量少则二、三百条,多则五六百条。首府南宁的一些酒楼、饭店,也到宾阳批发回去销售。许多路过宾阳的朋友,都喜欢捎上三、五斤白斩狗回去给家人或朋友品尝。1990年全国第四届民族运动会在南宁举行,宾阳"白斩狗"和"宾阳酸粉"参加食品小吃一条街展销,每天都销出几十条白斩狗。由于白斩狗风味独特,很多食客慕名前来品尝,参加民运会的台湾著名人士凌峰先生特慕名前来品尝,在给予很高评价的同时,并拍了录像带回台湾。运动会期间,在20多平方米的摊点,零售出近千条白斩狗,这在南宁市场绝无仅有。
宾阳白斩狗为什么这样受到食客们的青睐呢?除了狗肉所具有温补功效之外,宾阳白斩狗肉嫩白净,既保持狗肉特有的肉香又没有别处狗肉的腥臊,所用调料特别,味道酸甜适中。这也是宾阳白斩狗所具有的特点。1995年,在南宁南方大酒店举行的全区名菜、名点、名小吃评比中,宾阳白斩狗被评为"优秀菜点",2000年,又被授予"广西名菜"称号。
[编辑]休闲娱乐
宾阳的民间舞蹈、戏剧丰富多彩,戏剧方面有:粤剧、师公师戏、丝弦戏、采茶戏;歌舞方面有:仙马彩凤舞、鹰歌饮酒舞、群鼓舞等;音乐方面有:八音、民歌、马歌、侬歌及各种形式的配乐演奏等。与此同时,宾阳人民还创造了剪纸、刺绣、壮锦、竹篾编织、木器、制陶、雕刻、绘画等传统工艺,这些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是宾阳独特文化积淀的精髓,一直流传至今。[编辑]购物消费
宾阳三宝之一:壮锦壮锦是以棉纱为经线,多种颜色的丝绒为纬线交织制作,具有浓厚民族色彩,意寓团结和友谊的民族产品。壮锦民明于西汉以前,以其优美复杂的图案和精湛的工世而著称。《岭外代答》中载:"邕明左右江峒峦,有织白,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城南方之上服也。"汉武帝曾因穿壮锦过于奢侈而下令禁止。
宾阳壮锦作为桂西各县壮锦的代表,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更加精湛细致。其图案花纹具有古朴的艺术风格,从宾阳县韦坡村出土的战国墓群青铜器上的几何图案,可以窥见壮锦几何纹的发展轨迹。宾阳壮锦上的图案有"双凤朝阳"、"鱼龙戏水"、"双狮抢绣球"、"桂林山水"、"花山壁画"等,品种繁多,享有盛誉。1964年,宾阳壮锦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和港澳地区,以其织工精巧,图案别致,色泽绚丽多姿,质地耐用,深受顾客欢迎。宾阳壮锦工艺大师梁树英曾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壮花"牌壮锦,素负盛名,以其织工精巧,图案别致,民族风格浓厚,色彩绚丽,质地耐用而闻名遐迩。该产品质量上乘,花色品种繁多(一百多种),在国内旅游产品市场上非常畅销,并远销欧美、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壮花"牌壮锦的生产厂家--广西宾阳民族织锦厂是全国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是中国织锦工艺科研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生产民族用品较大规模的五大企业之一。设计生产的壮锦多次荣获国家轻工部、广西自治区优秀设计奖、百花奖,并有几种珍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历年来,该厂多次为各种大型活动生产指定产品。1958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庆典制作"龙凤台布"和锦旗,1985年,生产的清朝贡品"瑞气呈祥"#字花、毯道条壮锦被面仿制品被送往日本展出。"八凤朝阳壁挂"被选为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专用产品。1991年又为全国第四届民族运动会生产"吉祥物""会徽"图案壮锦背包6000套作为大会礼品。1995年,为国家生产两万套绣有"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字样壮锦包作为大会指定专用文件袋礼品。
宾阳三宝之一:竹编
宾阳素称"竹编之乡",宾阳竹编以竹子或以竹为主兼杂木、藤、丝、草等辅助原料编制成的各种精美大方、造型雅致、品种繁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篮、花盘、花托、箱子以及各种家居装饰品。宾阳竹编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宾阳人民发展竹编加工生产已有三百年历史,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在宋代编织的凉席就很有名,当时四川宣抚副使郑刚在作诗时曾称赞"宾州竹簟甚佳",可见宾阳竹编在宋朝时就已传遍大江南北。
宾阳竹编工艺品自1972年首批出口日本以来,一直是宾阳县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九五"期间,出口值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28.7%。1999-2001年的出口额分别为3600万元、4800万元和5300万元,2001年底,宾阳县共有23家外贸编织生产、供货、流通企业,从业人员5-6万人。1980年3月,人称"编织状元"的竹编工蓝祖歧,参加国家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组织的赴美展销竹制品工作团。他在纽约和旧金山的17天中,通过看样成交,改变花色规格,一次编织5个样板,价值19万美元,接待客户28家,成交165万美元。不久又应邀赴南美洲的智利等国家传授竹编工艺,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宾阳竹编,花色品种繁多,美观大方,实用细腻,精巧雅致,乡土味十足,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声誉。近十年来,产品由原来的竹编发展到藤编、草编、绳编、芏编、芒编、混编等十多个品种,编织而成的花篮、果盘、竹托、礼品盒等设计新颖,以"新、奇、优、特、美",成为广交会上的宠儿,远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竹编生产企业分布在芦圩河田、太守等乡镇,上规模的企业主要有腾飞工艺有限公司、祥和工艺品厂、恒达工艺制品厂、太守竹器厂、星蓝工艺制品厂等几家,其中"腾飞"和"祥和"两家企业,经核准已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宾阳三宝之一:瓷器
"瓷器、竹编、壮锦"历来合称宾阳"三宝"。1942年出版的《广西年鉴》载:"本省瓷器,以宾阳为最著……其质之优,驾无锡、上海之上"。瓷器加工业是宾阳传统的加工业,主要生产日用碗、盆、茶具、酒具、汤匙等。产品造型美观、釉质明亮、晶莹润泽、不易传热、价廉耐用,畅销区内各地,并远销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宾阳瓷器是以本地盛产的粘土等原料经过制坯加工、精心绘制和烧制而成的瓷器产品,产品精美大方,制作精良,造型别致新颖,主要产品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碗、盘、缸、卫生洁具以及各种器皿,种类多达200多种。目前,该县内生产的"美洁牌"系列瓷器被评为广西著名商标,而成为畅销区内外的名优产品。
宾阳瓷器始于明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最初为架枧村(现芦圩镇碗窑村)陆姓人建窑生产。清乾隆元年(1736年),有余、陈、邓、李等姓人迁入并长操瓷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久附近各村亦先后建窑生产,产量连年上升。到1932年,从事瓷器生产的已有14个村350户,共建窑35座,年产瓷器424万件。1947年,瓷窑发展到48座,年户瓷器1590多万件。解放以后,宾阳瓷器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1984年,从事瓷器生产的已发展到39个村,2200多户,7200多人,年产瓷器4440多万件。许多村从事瓷业生产的人数占本村人口的60%以上,成为瓷器专业村。芦圩镇王明村就是典型的瓷器专业村,1993年全村410多户就有380多户从事瓷业生产,有10条机械生产线,本村劳力不足还招收2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年产瓷器达16231万件,瓷业收入占本村收入的80%以上。
宾阳瓷器始于明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最初为架枧村(现芦圩镇碗窑村)陆姓人建窑生产。清乾隆元年(1736年),有余、陈、邓、李等姓人迁入并长操瓷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不久附近各村亦先后建窑生产,产量连年上升。到1932年,从事瓷器生产的已有14个村350户,共建窑35座,年产瓷器424万件。1947年,瓷窑发展到48座,年户瓷器1590多万件。解放以后,宾阳瓷器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1984年,从事瓷器生产的已发展到39个村,2200多户,7200多人,年产瓷器4440多万件。许多村从事瓷业生产的人数占本村人口的60%以上,成为瓷器专业村。芦圩镇王明村就是典型的瓷器专业村,1993年全村410多户就有380多户从事瓷业生产,有10条机械生产线,本村劳力不足还招收200多名外来打工人员,年产瓷器达16231万件,瓷业收入占本村收入的80%以上。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