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64公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970.5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7°C,极端最低温-20.7°C,极端最高温32.7°C。平均风速1.90米/秒,全年无霜期140-160天,正常年份降水量400-540mm。年总日照时数2200-2430小时。地表水资源9542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478万立方米。辖2镇21乡33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440个合作社,总户数93746户,45.47万人,其中农户85571户,42.27万人.总土地面积2908.5平方公里,耕地183.33万亩,其中粮田133.26万亩,经济作物24.52万亩,人口密度156.33人/平方公里.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是花岗岩、汉白玉、硅铁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分布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可开采储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距县城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闻名省内外,日泛水量在6000吨以上,地表水温53.9°C,富含铁、碘、氟、钙、钾、锶、氡等19种化学元素,属国内少见的复合型富质高热矿泉,“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编辑]历史文化
通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境内曾多次发现“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文饰精美的彩陶表现出先民们非凡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战国秦长城横贯县境125公里。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始置平襄县,并为天水郡治所。宋崇宁五年(1106)置通渭县。通渭县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通衢,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一系列有影响的历史事件,新莽地皇四年(23)天水成纪人隗嚣聚众10万人反莽,战据平襄,建立了割据陇右诸郡的政权;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两攻通渭县城,战事激烈;清乾隆年间发生过载入史册的“石峰堡事件”。通渭更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过境通渭,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把红军的落脚点定在陕北,对中国革命进程起到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在县文庙街小学首次朗读了他的<七律.长征 >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到领导人及建国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150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有三分之二在长征和革命战争年代到过通渭这片热土。
[编辑]交通信息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东侧,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区、会宁和静宁县毗邻,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连结兰州、白银、平凉、天水等地的重要枢纽。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