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概况
- 历史文化
- 旅游佳期
- 交通信息
- 住宿情况
- 餐饮美食
- 休闲娱乐
- 购物消费
【字体:大 中 小】 地区概况
安溪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与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为邻的一个中心沿海山区大县.
安溪资源丰富,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乌龙茶之珍品“铁观音”发源地,现有茶园25万亩,年产茶1.4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25%,居全省首位;果园25万亩,主要是龙眼、油柿、荔枝、芒果等亚热带水果;矿藏达20多种,其中煤、石灰石、铁、高岭土、花岗石等蕴藏量名列福建省前茅;全县水力总蕴藏量30万瓦,可供开发的有18万千瓦。
安溪县是1985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安溪人以浓烈的开拓创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发扬“靠自己骨头长肉”的精神,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1996年和1997年连续二年荣获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
安溪是闽南对外贸易出口重要基地,早在北宋哲宗元佑年间,安溪的生铁、陶瓷、茶叶、工艺品等是泉州港出口的主要商品。近年来,出口商品总值居全省前列,对外开放以来,外商、侨商、港商、台商创办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有160多家,与欧美、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劳务合作,输出劳务人员逾千人,是闽南金三角地带的一颗璀灿名珠。
[编辑]历史文化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县西北部2乡置小溪场。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场为县,设清溪县,取溪小清澈意。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县:因睦州清溪洞“盗”起,吏恶其名,故改称安溪,反其意为“溪水安流”。历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厦门道(兴泉永道)。1949年9月3日解放,属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编辑]旅游佳期
一般为每年的4-11月[编辑]交通信息
解放前,安溪县陆上交通十分不便,全县仅修建7条公路,总长172公里。之后,为防备日本侵略军进犯内地,奉命破坏所有公路,至解放初期,全县通车总里程只有75公里,公路密度1.89公里/百平方公里。解放后,安溪县公路建设恢复发展,至1978年全县公路总里程为740公里,公路密度24.56公里/百平方公里,但公路等级低且多为沙土路。
公路交通面貌一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实施“公路先行工程”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公路总里程达到3979公里(其中:省道231.9公里,县道350公里,乡道2224.5公里,村道1172.6公里),公路密度达130.2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了24个乡镇、436个行政村百分百通公路的目标。完成省道、县道主干线拓宽改造为二级公路114.4公里,完成通乡镇沥青路面改造269公里;2005年底实现了村村通水泥硬化建设目标。省、县、乡公路硬化里程达2200公里;建造大小桥梁443座14152延米,取消了全县所有渡口及渡船;1995年打通了“龙门隧道”,实现了几代安溪人“跃出龙门”、走向发达沿海城市的梦想。公路建设规划总累计投资6.8亿多元,累计形成固定资产14.2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省道主要县道为骨架,以通乡镇县道为支线,以通行政村公路为辅助,以通自然角落公路为延伸的四个层次公路网络。
交通企业迅猛发展。全县现有客运公司3 家,客运车辆414辆;货运公司1家,货运车辆2306辆;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三、四级客运站6个;全县所有24个乡镇有288个行政村通达客车,以实现村村通班车为目标的农村“康庄工程”正在稳步实施。同时,有维修企业1~2类15家,3类400多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7家。逐步形成了一个便捷、有序、繁荣的道路运输市场。
公路建设方兴未艾。随着省级路网规划的改变和组织实施,安溪县政府及交通部门继续加大农村通乡村路网的改造和硬化建设的力度,加快省道和县道主干线拓宽改造的进程。省道206、308线城区过境路段(二环路)改造建设已全面竣工,城西大桥、南门大桥拓宽改造工程完成通车,安同高速公路(安溪段)采用BT方式开工建设;剑斗至感德等公路的改造建设正在全面铺开;省道安溪至龙门、湖头经剑斗至横口、尚卿至祥华等拓宽改造工程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正在分步实施中。安溪交通事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以全新的面貌为安溪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完善的交通环境。
- 旅游景区
- 当地酒店
- 参团线路
- 当地特色